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我們除了準備月餅、走親訪友和期盼“小長假”的到來外,大朋友們,有沒有準備好在這個重要節日期間,向寶貝們普及中秋知識呢?
月亮里邊真的住著嫦娥姐姐嗎?
為什么她會住在月亮上邊呢?
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為什么中秋節要團聚呢?
……
一起聽聽中秋節美好的神話故事吧。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日期定于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因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開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另外,因其在華人社會具有非常特殊、美好的意義,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同時,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首先就是“賞月”,由于此時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那么賞月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接下來就是“吃月餅”,俗語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用的祭品,后來慢慢人們賦予了它“團圓”的美好寓意,成為了“中秋節賞月”的必備。
除此之外,還有觀潮、燃燈、拜月、猜迷、玩兔兒爺等地方習俗。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相傳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因緊急情況下被迫服用西王母贈與后羿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后羿思妻,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聽完中秋節相關的故事,是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又增加了呢?
|
|